近期,70多岁的宋大伯(化名)坐着轮椅来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孟路阳主任医师的诊室。
(资料图)
定睛细看,他的左小腿裹着一层白色的石膏,孟路阳主任细心将他腿上的石膏层层剥离,一条遍布伤口的腿映入眼帘,让人不由得吸口凉气。
图注:DSA手术
寻访多地仍治不好溃疡
他最终涂上石膏闭门不出
宋大伯的子女都已成家,但忙了一辈子的他闲不下来,回到老家耕作。可渐渐地,他却感觉一向有力的双腿忽然没了力气,常干一会活就腰酸背痛,双腿发麻,走一段路就得坐下休息。
宋大伯起初认为是自己年纪大了,可腿上出现的“小溃疡”却给了他“致命一击”:
在一次干完农活后,宋大伯发现左腿上莫名出现一个小伤口,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口子”,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发展到三个如硬币大小的溃疡,“痒得实在受不了!”他先后购买了十余种药,吃的涂的都用上了,仍未见好转;甚至还数次做了清创治疗,但“溃疡”十分顽固,时好时坏。
无奈之下,宋大伯又开始使用民间偏方,结果在一次次尝试下,溃疡迅速蔓延至整条左小腿,稍微动一下,就钻心的疼。
“若再严重下去,很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听完医生的话,宋大伯崩溃了,只是每日将石膏涂抹到腿上,闭门不出......
克服重重困难
“烂腿”终于保住了
今年,子女将宋大伯接到杭州,才有了文章开头这一幕。
接诊的孟路阳主任医师在仔细清创后发现,宋大伯的左小腿不仅存在严重感染,还可能潜藏着静脉曲张等多种血管疾病。经反复劝说,宋大伯决定再试最后一次。
可坏消息接踵而至,宋大伯的静脉曲张是由深静脉血栓所引起的,目前已进入最危险的C6期,同时还有严重的动脉硬化闭塞,伤口已被多重细菌感染,引发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多种并发症。
孟路阳带领团队为宋大伯制定了药物抗感染、消肿、抗凝,分步进行血管、植皮手术的方案。通过多次清创,孟路阳团队对宋大伯遍布小腿的溃疡进行全面“清理”,剔除坏死组织,并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改善腿部皮肤情况。
在此基础上,孟路阳团队又展开了最为关键的四次手术:
第一次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手术,DSA造影机下,顺利开通闭塞的左下肢股浅动脉,解决了左膝下动脉血管多节段狭窄、闭塞的问题;
图注:血管相关影像
第二次下肢静脉血管手术,同样先在DSA引导下,在血栓后狭窄闭塞的左侧髂静脉寻找通路,配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开通左侧髂静脉,恢复左下肢静脉血流,同时考虑到宋大伯的身体状况,通过充分的术前超声进行静脉血流动力学分析,运用静脉曲张通过硬化剂注射,让他的静脉曲张治疗得到治疗。动静脉相继血管开通后,溃疡面状况开始逐步改善,为后续植皮打下基础。
随后,在皮肤外科的联合诊治下,医生团队分别从宋大伯的双侧大腿取下皮肤,通过两次植皮手术移植到左小腿的溃疡上......
最终,在经历四次手术,近60天的综合治疗后,宋大伯终于惊喜地发现“烂腿”正一点点好转,待出院前换药时,他激动地朝医生竖起大拇指。
“小伤口”只是开始
这些人群需格外注意
经久难愈或反复发作的“老烂腿”,往往存在着血管系统方面的问题,孟路阳介绍,像宋大伯这样的患者在门诊中并不少见,以60~8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很多患者曾反复多次就医治疗皮肤瘙痒、破溃、肿胀等症状,却没有得到根治。
“这是因为根源藏在血管里,下肢位置比较低,易出现血液循环不良,而且下肢皮肤相对容易受损,引发溃疡。”孟路阳说,不解决“土壤供营”问题,仅处理表面伤口,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就像宋大伯曾短期恢复但又会迅速恶化。
皮肤溃疡的治疗需先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溃疡面周围的水肿和血液的淤积,增加溃疡局部的营养,经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治愈。
而可能引起下肢皮肤溃疡的血管原因有很多:除了大伙熟知的静脉曲张,深静脉回流障碍、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等也会引起下肢静脉性溃疡;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雷诺氏综合征等则会引起下肢动脉性溃疡。
图注:其他老烂腿患者
这些“溃疡”起初往往只是比指甲盖还小的伤口,它们先痒后痛,继而红肿破溃,而且会持续蔓延、经久难愈、极易复发,让患者苦不堪言,同时溃疡的周围皮肤十分容易受到影响,常伴随着皮肤变色、瘙痒、疼痛。慢性下肢皮肤溃疡患者更是常出现几种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甚至可能面对截肢、癌变、败血症等风险。
孟路阳提醒: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下肢静脉曲张、肥胖、家族史等风险的市民,都是下肢皮肤溃疡的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