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成1万户居民住房屋顶光伏项目 拟补贴1.2元/瓦】财联社10月8日电,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就《海宁市“万户光伏 绿色共富”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成1万户居民住房屋顶光伏项目,努力打造共建共用共享绿色能源的“海宁样板”。市、镇(街道)根据年度并网户数目标,分别按照装机容量每瓦1.2元给予补助。项目建设资金由投资运维单位自筹,待项目验收并审计完成后,市、镇(街道)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拨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全部上网,发电收益居民和企业共享。合同期内每户居民按装机容量1千瓦可每月免费用电20千瓦时,每千瓦时按0.538元计算。
#慈溪# #余姚# #义乌头条# 浙江最有钱的9个县:
1、慈溪市,财政收入180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余姚市,财政收入100.63亿;
3、义乌市,财政收入95.2亿;
4、乐清市,财政收入94.3亿;
5、海宁市,财政收入89亿;
6、平湖市、财政收入81.88亿;
7、温岭市,财政收入77.29亿;
8、桐乡市,财政收入72.4亿;
9、瑞安市,财政收入71.1亿。
这里有你的家乡吗?
嘉兴/湖州/金华各县市区1-11月地方财政收入及个税排名,嘉兴市区总排名第一,海宁力压义乌排名县市第一。和上月相比本月所有县市区增速转正,其中安吉县/桐乡市增速超10%排名前两位。
另外个税方面湖州个税总额69.5亿排名三市第一,增速亦最快34.6%。湖州人均个税已高达2271.2元[震惊]
浙江省最具实力的50个区县
北仑区力压余杭区位列第一,诸暨市仅第21,平阳县垫底。
这是浙江省财政50强区县的具体名单,处于第一的是并不是余杭区,而是北仑区,其财政达到391.89亿元,比余杭区略高,其中,余杭区的财政为375.69亿元。
作为浙江省四大强县之一的诸暨市,在财政上仅仅第21,还不敌嘉兴的海宁市、桐乡市。
平阳县的财政处于50强城市的垫底位置,仅有42亿元。
对此,你怎能看呢?
浙大是四校合并而成,和别的省区985不是一个概念。浙大除了统招学生,在浙通过综合评价、提前批、强基等有非常多非统招批次的名额。在地方财政加持下,浙大的招生指标会越来越多,海宁等校区会越来越壮大,对于浙江生源来说是好事。浙江985录取率是4.9,一般省份2点几或3点几。所以有些人说杭州是教育洼地是非常不妥的。
背靠大树好乘凉
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鸦片战争结束刚刚两年,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感觉生活有什么变化,皇帝照旧坐龙廷,老百姓照旧纳赋税,读书人照旧十年寒窗以求功名。
这年阴历二月,全国举子云集北京城,一看这阵式,人们就知道三年一度的春闱就要开始了。三场考试下来,有人欢喜有人愁,经过漫长等待,阅卷工作结束,张榜公布名次,被录取的欣喜若狂,落榜的沮丧不已。被录取的还不能太高兴,皇帝还要面试,面试过关,才可以获得进士头衔。进士,顾名思义,是进入“士“这个阶层,成为国家的管理人员。
江苏武进人盛康幸运地考中进士,这年他正值而立之年。
盛康之父盛隆是举人出身,当过浙江海宁知州,此时退休在家,闻听儿子考中进士,老爷子喜得合不拢嘴。更让老爷子高兴的是,秋寒时节,盛隆之妻生下一子。三十岁的盛康双喜临门——春天考中进士,秋天生了儿子。
这个孩子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盛宣怀(公元1844年11月4日一公元1916年4月27日),他是盛康六子中的长子。
盛康考中进士以后,先任县令,后任知府,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以后,他被派往帮办江南大营粮台,后入湖北主持财经工作,以布政使衔掌湖北盐法武昌道,负责为清军筹措军费。老爷子盛隆死后,他回家服丧,丁忧期满,出任浙江按察使——按察使又称皋台,正三品,掌管一省司法、检察,地位仅次于巡抚、布政使,为一省之第三号人物。最后,他以按察使身份退休。盛康官至今天的副省长,长期掌管地方财政,荷包里落了不少银子,退休后他没有回故乡武进,而是来到官员养老的天堂——苏州,买下刘氏寒碧庄,改名为留园,购置奇花异石,增建亭台楼榭,在这里颐养天年,活到八十八岁。
盛宣怀遗传了父祖两代的高智商,读书“颖悟洞彻,好深湛之思“,但他在科举考场上却一直不顺利,二十二岁考中秀才,以后考举人怎么也考不中。经过多次失败以后,他终于认识到一个事实——他不是应试型人才。
清朝中期以前,一个读书人不是应试型人才就没有出路了。清朝入关以后,对读书人一面以文字狱威逼,一面以科举利诱,两面夹击,把读书人逼进四书五经的死胡同。清朝后期,随着内忧外患加剧,清政府不得不启用一批实干型人才,科举不再是唯一的上升途径。
盛宣怀科举考试不行,处理实际问题却是把好手。盛宣怀十七岁时,家乡常州被太平军攻陷,他随祖父母避居苏北盐城亲戚家,后来被父亲辗转接到湖北。当时盛康正由粮道改为武昌盐法道,湖北地处淮北、四川两大产盐地中间,两省盐商激烈争夺湖北市场,盛康感觉问题很棘手。盛宣怀草拟了一个淮盐、川盐在湖北统一销售的建议,盛康看了以后很满意,报上级批准后实施,很好地解决了淮盐、川盐的矛盾。
盛康长期在湖北为官,湖湘是清朝后期经世派官员的大本营,陶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或者籍贯是湖湘,或者是在湖湘为官,盛康本人也是经世派官员,主张务实,他嘱咐盛宣怀做实用学问。
盛宣怀在父亲影响下,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十分精力只用了两三分在经书上,跟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私塾学堂优秀生一起在考场上竞争,他当然是不敌他们。
考了几次没考中,盛宣怀就到父亲的老友——湖广总督李鸿章府中当了幕僚。
李鸿章出身于安徽合肥的官宦之家,其父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考中进士。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一岁的李鸿章与盛宣怀之父盛康一起参加考试,盛康考中,李鸿章落榜。三年后李鸿章再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考中进士。
李鸿章与盛康年龄相近,思想观念相近,遂成好友。
盛宣怀有能力,又是老友之子,李鸿章对他极尽提携之意,盛宣怀工作起来非常卖力,“盛夏炎暑,日驰骋数十百里”而不畏劳苦,“磨盾草檄,顷刻千言,同官皆联手推服”。天津教案发生,清政府急调李鸿章去天津处理教案,盛宣怀随行到天津,不久受命会办陕甘后路粮台、淮军后路营务处——由李鸿章的机要秘书转为后勤部长——清代跟现在一样,担任这两种职务的大都是亲信。
盛宣怀从军一年多,在李鸿章保奏下,被破格提拔为知府,受道员衔,获赏赐花翎二品顶戴的荣誉。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谚语在盛宣怀身上得到验证。
我国最有钱的30个城市排名
30,江苏,常州,地方收入625.3亿
29,浙江,温州,地方收入627亿
28,山东,潍坊,地方收入630亿
27,浙江,嘉兴,地方收入649亿
26,江苏,南通,地方收入670亿
嘉兴的收入竟然高于温州,收入这么高的嘉兴,还没有兴建轻轨地铁,
浙江的温州,金华,绍兴,台州都已经有轻轨了,
不清楚嘉兴最近10年的高收入,主要开支在哪方面,
嘉兴的轨道交通已经落后了,除了杭州到海宁的轻轨已经开通,
但海宁只是嘉兴下辖的县级市,嘉兴市区还没有轻轨,地铁。
25,辽宁,大连,地方收入683.5亿
24,广东,东莞,703.5亿
23,广东,佛山,705亿
22,辽宁,沈阳,709亿
21,福建,福州,717亿
沈阳,大连的收入还行,前三十没有看到吉林,黑龙江的城市,
东三省只剩辽宁省还努力维持住前30,
20,安徽,合肥市,地方收入794亿
19,陕西,西安市,797亿
18,福建,厦门市,876亿
17,山东,济南市,958亿
16,江苏,无锡市,1075亿
厦门GDP排名靠后,收入排名18,相当厉害。
15,湖南,长沙,地方收入1082亿
14,河南,郑州,地方收入1144亿
13,山东,青岛,1278亿
12,湖北,武汉,1514亿
11,四川,成都,1539亿
青岛从前十,跌到13名了,未来还会继续下滑吗?
10,南京市,1619亿
9,宁波市,1631亿
8,广州市,1729亿
7,天津市,2020亿
6,重庆市,2026亿
广州因为第三财政的缘故,所以只排到第8名,
5,杭州市,2281亿
4,苏州市,2332亿
3,深圳市,3871亿
2,北京市,5578亿
1,上海市,7375亿,
苏州不愧是最强的地级市啊,排到了第四名,
苏州的工业,外贸,内需消费都很强
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聊一聊
1999-2019浙江各区县财政收入排名变化,温台地区下降幅度大,杭嘉湖区县强势上位!
二十年前的十大财政强县中,萧山/鄞州/柯桥/慈溪/乐清/余姚/义乌/余杭在二十年后依然位列十强。温岭/瑞安则分别下降10位/8位无缘十强,诸暨/海宁增补入十强!
排名上升最多的区县基本被杭嘉湖包揽,如平湖/长兴上升16位,嘉善上升13位,德清上升12位,临安上升10位。
排名下降最多的区县则多来自温台地区,除了前面提到的温岭/瑞安外,苍南(含龙港)下降17位,永嘉/平阳分别下降13位/10位。
增长倍数方面,余杭增长破百倍排第一,温岭则增长最慢仅增长17.9倍。
谈谈对浙江江苏和广东三省的认知。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1.浙江:省内发展是三者中最均衡的。而且棒的地方在于农村富有,与城市差距小。去年去舟山枸杞岛小住了一个多月,那个地方是中国最东的岛之一,从嵊泗列岛还要往东坐2小时船才能到。就这么一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天涯海角,岛上民生之好令外地人乍舌,妇女空闲之余给鱼网打补丁有150一天的收入,全岛的淡水都是蒸馏海水,电力通过海底电缆从嵊泗拉过来。甚至还有连接嵊山岛的跨海大桥,而这些都不是出自国家财政。而嵊泗县在舟山并不算富有。
城乡贫富差距小,本地人幸福感就强,加上全省性的经商理念,文化饮食语言与古代江浙行省或江南东道一脉相传,最终表现省内认同感高。同时也带来弊端:排外。有说浙江不排外的,我就问你们身边有几个本地姑娘外嫁非吴语区。有几成小伙娶外地姑娘。温州有些家庭还非温州不嫁。你们的骄傲同时也是伴随你们一代代的枷锁,你们很多人将权衡再三然后回家找一个合适的本地人结婚,而被遗弃的真情将如鲠在喉饱含着愧疚感陪着走完这一辈子。
县域经济:各县级市都是豪车遍地,很多县有多个五星级酒店,有些还有希尔顿这种世界连锁高端品牌。不是说另外两省县域经济不强,但是没有像浙江这么分布均衡这么密集,并且每个县都有其传统特色,东阳的木雕,义乌的小商品,青田的石雕,海宁的皮革,慈溪的磨具电子贸易,诸暨的珍珠汽配,龙泉的宝剑等等等,非江苏的清一色靠上海强,广东的靠香港强。另外虽然数据不支持这个观点但是个人觉得浙江民营最发达。
地貌:七山二水一分田,耕地那么少。从嘉兴湖州往南往西都是丘林,去过杭州的会明白城市都是造在山包里。只有宁绍平原这一块真正适合耕作却因水系发达近沿海而多台风涝灾。既然这么难生存,那就挑着鱼干四海为家做生意吧。少矿少田少外资,浙江能有今天一大半因为浙江人的韧性,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撬起地球给你看。不讲道理路子野啊。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
但是,不重视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后果,眼前就是破茧前的绝路了。
2.江苏:大概分三波:中原文化的苏北,江淮文化的苏中,江南文化的苏南。所谓内斗就是苏南的经济好过苏中苏北,然后细腻的江南文化也在这个和平年代更收尊崇,于是苏南看不上苏中苏北。苏中在历史上地位高,经济上也有崛起之势所以也不服苏南,苏北人性格本就豪放粗犷,本来兵家必争之地培养的匪气注定他们不服气南蛮子的歧视。不过嘴上这么说身体倒很诚实,大量移民苏南苏中。江苏经济上的底气还是在苏南,依托“苏州模式”趁着国家大力引进外资的福利政策,90年代至今已极具竞争力的土地租让政策吸引了大量台资韩资日资新加坡政府投资到苏州无锡开发区落户,我没记错的话那时候一亩土地租让金可以低到4位数一年。这一波持续十几年的投资带给政府大量的税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苏南城市的火车站都十分大气现代化,相比隔壁浙江拉开一个档次(杭州宁波的新车站也就这两年的事情)。市容、固定资产投资、中高等教育、gdp、人口,都随着这一波在十年内大量增长。苏锡常的名气也响彻北方。往往内陆毕业生只知道苏锡常而不知宁波、佛山、东莞。但是种种好都不如咱们老百姓口袋里有钱实惠,所以这点上江苏远不如浙江来的实在。对比江苏和浙江房价可见民间平均消费力的差距。
教育:这又是一项甩隔壁浙江一条街的项目,特别是高等教育。浙江和江苏的中学教育差距没那么大各有千秋,但是江苏的高等教育着实非凡。211有11校,其中两所985。浙江只有一所211。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科实验室是今后地区发展的肾脏,不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且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好的项目。加上优秀的经济地域环境,我个人觉得江苏相比浙江在未来能持续吸引更多的人才。
3.广东:珠三角和非珠地区一天一地,珠三角人民消费观成熟,比江浙还要成熟,毕竟先富起来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广东人会说:路上跑的豪车都是浙江的。这不是说浙江更有钱而是浙江更舍得花钱买豪车,实际上珠三角的新老板群体很多都是科技从业者,消费理性,个人财力不输传统家族式财团。而非珠地区民风彪悍,注重家族血缘关系。黑社会横行,治安相对不好。不过潮汕菜还是十分好吃的。广东人相比江浙人更相信鬼神之力,多喜法事重祭祀。广东人觉得广东以北的都是北方仔,很多广东女人和小孩对中国版图的理解是畸形的,只比香港人好了一点,香港人连浙江江苏在哪都未必知道。
以下个人纯以脑中印象排出的排位
科技创新:广东,江苏,浙江
人才吸引:广东,江苏,浙江
高等教育:江苏,广东,浙江
国家投入:江苏,广东,浙江
民间财富:浙江,广东,江苏
人口:广东=江苏+两千万=浙江+四千万
耕地面积:江苏=广东+100多万公顷=浙江+250多万公顷。
乾隆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一生是非功过仅用两件事即可评定。那就是西征和南巡。一是收复失地,二是南巡。其中南巡就有六次。可见他对于南巡之重视,乾隆自己也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
有人会问乾隆为何要六下江南?不仅仅是效仿康熙,也不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康熙下江南,往往轻车简从,而乾隆则不同。
乾隆每次南巡都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不仅带上皇宫嫔妃,还有大批官员随从。沿途更是设有休息彩棚、连队伍喝得水均是从大老远的济南、北京取水,可见当时的盛况。
有人计算了一笔帐,原本由康熙和雍正充盈的国库,却在乾隆的六次南巡中变得囊中羞涩。当然乾隆南巡也是干了一些实事的。乾隆下江南也是带任务去的,一是探访民情,二是笼络江南士绅,三则是考察河工。
在古代因为信息不发达,君臣之间往往通过奏折进行汇报,而皇帝也只能通过内容来判断。所以,很难了解到一手的民生民情。所以,皇帝要了解民情考察官员,就得去地方上走一走。
探察民情,首先当然是江南富裕之地,清朝一半的财税来自江南,所以去江南不仅能够笼络江南豪坤,还能玩得尽兴。
“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这是乾隆最好的由头。所以,乾隆下江南视察黄河大坝,为治理黄河出工出力,及时疏浚河流,以免洪水泛滥,民生受苦。
乾隆下江南落脚地,往往选在扬州。这是是盐商聚集之地,众多盐商为了讨好乾隆,往往挑选美女、广建园林,巴结皇帝。
所以,当时的扬州不仅戏曲班子多,更是将娱乐业发展的空前。甚至有官员奉旨修改曲剧,只为让皇帝一观。这也为后来扬州戏剧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乾隆下江南,不仅耗费巨资,也给江南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少史学家认为乾隆下江南,至此清朝由盛转衰。不过,「乾隆下江南」也带来了很多传奇的故事和文学题材。
比如乾隆南巡有四次住进了海宁陈阁老的家里,就有外史著文称,乾隆其实是陈阁老的儿子,从而诞生了金庸名著《书剑恩仇录》。
乾隆才情出众,他的出巡更是新添了不少才子佳人的故事。他这样一个「皇帝」般的高富帅游戏民间,俘获了众多江南美女的芳心。在《还珠格格》中,就有乾隆结识江南名妓夏盈盈的桥段。
本文海宁财税网,海宁市财政局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